一手造车,一手造星!吉利为何如此执着要“上天”?
一手造车,上天一手造星!一手造车吉利为何如此执着要“上天”?手造 原创 杨忠阳 经济日报 日前,“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星吉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上天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一手造车该卫星由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制,手造台州卫星超级工厂生产。星吉这意味着,上天吉利控股集团在商业航天领域的一手造车发展迈出关键一步,由此也成为我国首家“一手造车,手造一手造星”的星吉企业。 从飞行汽车到芯片,上天从手机到低轨卫星,一手造车吉利的手造跨界不只一次被质疑“不务正业”。即便是此次“九星齐发”的壮举,也有人表示“看不懂”。作为一家主业造车的企业,突然放出卫星,的确超越了人们的想象,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长远些,就会发现这些看似不太相关的业务,其实都是企业对未来出行生态的布局。 6月2日12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1组卫星发射升空,9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李晓梦 摄(新华社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汽车不再只是机械产品,而是成为移动数字终端。如果说,这场变革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就是智能化,终极目标则是自动驾驶。然而,目前自动驾驶遇到的瓶颈之一,在于定位精度不够。当前北斗、GPS系统的民用定位精度在5米到10米,无法用于车道分辨。而通过“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构建的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定位服务精度能达到厘米级。这对于自动驾驶高精定位的需求,以及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的意义不言而喻。 事实上,李书福并不是进军太空的第一人。早在2002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就成立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SpaceX公司不仅打造了可回收的火箭,极大地降低了商业卫星发射成本,而且通过建立规模庞大的“星链”系统,形成了空地之间数据传输和全球通信网络。 资料图 与马斯克“星链”覆盖全球的通信体系有所不同的是,目前吉利的首轨九星结合时空道宇已建设完成的地基PPP-RTK(精密单点定位PPP和实时动态定位RTK是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中应用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时空信息网络,以及北斗三号模组、终端产品,将实现遥感、导航、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这一系统的应用场景更为宽阔,不仅能加持车联网、自动驾驶、飞行汽车做到低空精准定位,还能与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相连,嵌入无人系统和智能城市等场景。此外,还能为海洋、物流、测绘等领域提供全方位服务。 综合来看,吉利此番布局至少有三重深意:一是通过低轨卫星制造与发射,在导航和车联网方面,与吉利汽车形成较强协同效应;二是频段和轨道位置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先到先得,通过“太空基建”率先占坑,有利于吉利未来在遥感、物联网等汽车以外领域进一步拓展;三是面对产业变革和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传统车企加快向科技型企业转型,进军航天产业,有利于吉利提升品牌科技感,从而推动品牌向上。当然,还有可能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估值。随着“星链计划”卫星发射成功,如今特斯拉市值已高达7000亿美元以上,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一位的汽车公司,就很能说明问题。 航天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大规模融合,将带来商业应用场景的深远变革,有助于企业品牌形象和科技感的提升。然而,无论是低轨卫星领域还是汽车领域,都是技术壁垒高、投入大,且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在全球汽车产销和商业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市场,参与商业航天的全球竞赛,吉利不应只是车企中的孤勇者。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杨忠阳),原标题《吉利“造星”有何深意》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谢丹:将配合有关部门推动金融稳定法立法进程
- 歌礼制药ASC22可治愈慢性乙肝?有以偏概全的误导嫌疑
- 电信股早盘走高 中国电信涨超6%中国联通涨近5%
- 核心驱动“两多一空” 铜价全年振荡偏强运行
- Android 13都还没什么人用上 安卓14就要神速来了
- 中信证券:维持百度集团-SW买入评级 目标价153港元
- 部分省份扩招近80%,公务员好考了?
- 六大博客看后市:券商启动 牛市来了吗
- 离任康泰纳仕后,李莉加入“比斯特系列”,自称“非常激动”
- 布局机会来了?又一批绩优基金\
- 美国通胀回升,加息预期再度上行
- 涨幅前三均为做市标的股,这只股票大涨5%,成交额暴增超6倍!券商:投资者偏好向头部企业靠拢
- 中字头股票持续飙升,中铝国际直线暴涨27%
- 开撕比亚迪!现代起亚全球销量前三,在中国为何没存在感?
- 摩根大通加入美股看跌阵营:涨势将消退,一季度会是全年最高点
- 资金价格波动走高 央行加大投放力度
- Coinbase股价创历史新低,市值跌破100亿美元
- 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原资深专员张龙泉接受审查调查
- 中联重科2月20日斥资约338.74万元回购52.14万股
- 和邦生物2022年营收、净利同比双增 需求疲软致玻璃制造行业毛利率减少24.72个百分点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