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争先进位”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再现“风投模式”

原标题:合肥“争先进位”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再现“风投模式”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吴文汐
新能源之城、争先进位科创新城、合肥风投之城,专精再现合肥的特新发展中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称号。从“中国最大县城”到“万亿GDP俱乐部”成员,企业合肥在近年来成为城市发展中的培育优等生,经济规模、风投财政收入、模式城市品牌、争先进位科创能力等指标表现日益突出。合肥
在专精特新企业的专精再现培育上,合肥稳中求进。特新8月,企业各地工信主管部门公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培育合肥队再次扩容,风投共有79家企业入选。至此,合肥全市共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140家,在全国城市及省会城市排名中各进一位,位居全国城市第十四,省会城市第五,数量上甚至超过了广州、西安、郑州、南京等基础条件更优越的城市。
合肥争先进位的秘诀是什么?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合肥在近年更加明确了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制造业优势产业成绩显著,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而作为科创强市,合肥的科创实力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成长筑牢了坚实底座。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也为合肥带来了发展契机,合肥有望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形成更完整的产业体系,基于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风投之城”的合肥,或将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再创“合肥模式”,合肥已经在作出尝试。
合肥的“家底”
截至2021年底,合肥累计拥有6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82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3户,评定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7户,逐步形成梯度培育的良好势态。8月8日,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合肥再添79家,累计共入选140家企业。
合肥曾经提出,力争2022年新增100家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冠军企业。事实证明,合肥已经超额完成设定目标,并在城市排名中再向前迈出一步。
合肥能够稳中求进,按照计划一步步向目标靠近,是因为其拥有丰厚“家底”。
近年来,合肥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制造业优势产业成绩显著,同时,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壮大。“十四五”期间,合肥瞄准“芯屏器合”“集终生智”八大产业链,即芯片、平板显示、装备制造、工业、集成电路、家居和汽车等消费终端产品、生物医药、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
目前,合肥已拥有家电、智能语音、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数据显示,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其中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2%和57.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个百分点。
经过梳理发现,宁波的专精特新企业也重点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材料、人工智能产业链,与宁波的产业发展方向契合。
另一方面,合肥科创实力雄厚,这里不得不提及中科大。依托中科大,合肥引进了中科院研究院以及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等科研单位,并在2017年抢先北京,获批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
从高校数量上来看,合肥优势也十分明显。合肥市有各类本专科高校共计54所,有19所本科高校,超越了宁波、无锡等城市。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合肥市高校毕业生达到20.65万。同时,合肥近年来R D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授权等重要指标均在稳步增长,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创新条件。
《合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培育行动计划》中也提出,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大硅谷”、“中国声谷”等创新平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优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
而合肥新一批入选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研发水平上表现十分突出。据合肥当地媒体报道,79家第四批“小巨人”企业中,98%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2021年平均研发经费超2100万元,研发投入强度约为6%,高于规上工业3.4个百分点。
专精特新“合肥模式”
合肥提出,力争到2025年,培育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0家、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推动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引领带动全市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看来,合肥势头强劲,且充满机遇。
机遇之一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在不断深入推进,一方面,合肥从中部地区移至发展前沿,可享受到长三角的各项政策优势,同时与周边城市共享资源,承接产业外溢,打造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合肥从以往参与国内分工为主转为参与国际分工,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趋势。
合肥也在积极推进都市圈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联动,推动区域间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要素协同、创新联动协同。加入G60科创走廊后,合肥还将与长三角城市在科技协作上进一步深化,擦亮科创之城的名片。
而更大的机遇在于合肥自身。合肥的经济发展,跳不开风投的“合肥模式”。合肥国资在数年间连续多次成功投资多家企业,一度成为资本市场谈论的佳话。
合肥这座城市,既敢闯敢拼,又有毅力与自己坚定的目标“死磕到底”。就例如,合肥曾经敢用巨额资金投资面板、半导体、新能源;作为十几年前科技根基薄弱的地区敢于深耕科创。同时,合肥亦有资本,长三角地区江浙等地国资实力强、投资机构众多。
如果以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能否再次塑造风投“合肥模式”的传奇?敢闯敢拼的合肥其实已经作出了尝试。
《合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培育行动计划》中提出,建立企业股权融资需求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培优基金等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活动。
2022年6月,安徽省投资集团联合安徽叉车集团共同组建的安徽省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中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注册规模为100亿元,主要投向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目的是运用资本力量引导社会资本向安徽聚集,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来自各个方面的资本支持,以更好地服务“双招双引”和“三地一区”建设。
2022年8月,由兴泰租赁和联合发起的“合肥兴泰-国元证券-科技创新企业知识产权第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专精特新)”成功设立。由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合肥市知识产权局)全程指导。这也是长三角区域首单专精特新知识产权ABS,成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最新实践。
同时,合肥在专精特新企业的梯度培育上,集成创新人才政策,依托天使基金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来当地创新创业。
未来,合肥能否将此转化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成长的动力?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以风投“合肥模式”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对于合肥来说可以尝试。特别是聚焦于合肥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产业集群,依托于长三角地区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多层次的投资机构,合肥不一样的打法或将产生令人意外的效果,助推专精特新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第三季度巨亏超六亿,三次收到退市警告的趣店“继续挥刀”预制菜
记者 | 李彪2022年11月21日,美股上市公司趣店QD.US)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经历上半年“不计上限”投入预制菜、二季度又全面精简的过山车后,趣店创下了IPO以来的单季最大亏损——6.42025-07-08今年交易量有望跃上2000万辆台阶 二手车部分“抢手”车型价格回落
每经记者 段思瑶 每经编辑 裴健如在全球汽车芯片短缺的影响下,近期包括丰田、雷诺、本田等越来越多的车企减产或停产。一边是新车供应不足,另一边购车需求仍在,二者叠加之下,不少消费者开始转向二手车市场。最2025-07-08北溪管道泄漏,欧洲的天然气还够用吗?德法等国储量超9成,但冬天过完就耗尽了
欧洲即将迎来一场北极寒潮,人们还来不及抢购足够的保暖用品,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了。9月27日,俄罗斯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布声明称,3条海上管道一天内同时发生损坏。屋漏偏逢连夜雨,9月29日,瑞典方2025-07-08- 9月29日,央行公告,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2022年第九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本期操作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2022年9月29日周2025-07-08
- 聚焦高质量发展。设置“宏观政策:积极应对多重冲击”“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助力资本市场行稳致远”“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合规法律服务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为推动构建高水平社2025-07-08
- 转自:北京商报保供稳价再出组合拳。国家发改委9月28日发文表示,各地近期按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全力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目前,各地市场粮油肉蛋菜供应充足,居民消费需求有坚实的物质保障,猪肉价格基本2025-07-08
最新评论